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学院动态 > 正文

“鲁”韵黄河·“信”守传承公益项目启动

作者:党政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7-04

本站讯(通讯员 姜兴国)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山东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焕发新鲜活力,积极探索公益力量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教育培养新路径,山东省鲁信公益基金会联合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省教育基金会共同开展“鲁”韵黄河·“信”守传承公益项目。

7月4日,项目启动仪式在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举办。山东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山东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刘欣堂,鲁信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鲁信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范宗杰,山东省民政厅慈善促进处二级调研员宋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范桂君出席启动仪式,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袁雷主持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范宗杰介绍了鲁信集团和鲁信公益基金会基本情况,阐述了鲁信公益基金会发起“鲁”韵黄河·“信”守传承公益项目的初心。他表示,“鲁”韵黄河,彰显的是鲁信立足山东、着眼黄河,深耕齐鲁文化沃土的决心;“信”守传承,践行的是鲁信以“信”立身、守护文化薪火的庄严承诺。该项目是鲁信集团响应国家号召、履行社会责任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汇聚社会力量、共襄文化盛举的崭新起点。鲁信公益基金会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融入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项目进程,确保项目达到预期,取得扎实成效。

范桂君介绍了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鲁”韵黄河·“信”守传承公益项目对于提升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齐鲁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将从构建非遗人才“教培研创”一体化培养体系、打造“产学研用”非遗创新转化平台、推动非遗资源“活化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项目落实落地。

宋春在讲话中指出,山东省鲁信公益基金会、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省教育基金会三方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这个公益品牌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公益力量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路径,为山东省公益慈善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希望通过项目开展,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山东非遗人才教育培养和传承振兴,共同守护黄河文脉,推动非遗事业发展。

会上,山东省鲁信公益基金会、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省教育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相关领导共同启动“鲁”韵黄河·“信”守传承公益项目。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夏文燕介绍了“鲁”韵黄河·“信”守传承公益项目,山东轻工非遗学院学生代表刘子乐进行了发言。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纺织服装全链路数字化展厅、智慧校园服务中心及非遗作品展,全面了解学校在非遗保护传承、数字化教育教学、数字校园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据悉,“鲁”韵黄河·“信”守传承公益项目总体资金规模100万元,鲁信公益基金会捐赠70万元,山东轻工职业学院自筹30万元,山东省教育基金会负责捐赠资金的接受与划拨。项目紧紧围绕助学、济困等重点领域开展工作,帮助有志于投身非遗事业的青年学子、传承人群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其技艺水平与创新能力,纾解“人才之困”;积极支持具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让古老的智慧成为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

此次“鲁”韵黄河・“信”守传承公益项目启动,体现了鲁信对山东黄河流域非遗文化保护传承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未来,鲁信集团将充分利用鲁信公益基金会平台优势,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主动对接社会资源开展特色项目,在山东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传承领域展现更大作为,为高质量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贡献积极力量。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将通过构建非遗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创新转化平台、推动非遗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等举措,为黄河流域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力,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山东省鲁信公益基金会理事及有关工作人员,山东省教育基金会有关工作人员,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相关系院处室负责同志及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责任编辑:滕恣卉